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犹如田野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一滴不起眼的浪花。
他,是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普通护士,用他的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为金山区护理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责任与爱心,赢得同事病友一片赞许 。从踏入社会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命运交付给了护理事业,“当一名白衣天使,用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成为他事业追求的航向。
作为金山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之一,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将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于临床实践,使患者、家属满意,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誉。开创ICU微信平台用于患者健康宣教,运用二维码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开展床旁血液透析、PICC置管及ECMO护理等新技术,学习重症护理超声技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作为护士长的得力助手,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科室获“金山区巾帼文明岗”、“金山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曾多次获得医院优秀护士称号、区优秀护士、记功、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重症专委会技能比赛三等奖、区鑫工巧匠等。
爱岗敬业,救死扶伤记心中
有一日,在张杰上班路上发现有一人摔倒昏迷在路边,路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大家都举手无错时,此时赶去上班的张杰恰巧路过此处,注意到了这个突发紧急状况,他敏锐地觉察到此刻可能有人突发了疾病,护士的本能驱使他快速去查看摔倒的路人,迅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跪在旁给予实施精湛快速的急救,直到护送患者一同前往医院进行救治,他才松了一口气,患者到医院后被确诊为脑出血,幸好张杰及时救治送医,才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当患者家属前来感谢时,张杰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救死扶伤是每位医务人员的本能驱使
手机铃声就是命令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张杰的手机永远保持这畅通的状态。无论是否备班,他总是随叫随到,这也让他觉得愧对家人,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儿子、父亲和丈夫。有一次他正准备去松隐山庄给父亲扫墓的路上,突然接到护士长的电话,科室新收治一名硫丹中毒的患者,急需要做CRRT血液灌流,科室具有血液灌流经验的护士并不多,接到护士长电话的张杰马上改变行程立即从朱泾赶回石化,半个小时后已精神专注在血液透析机前。
一直“爽约”孩子,正准备带着他们准备出去游玩时,又有电话响起,一位肾功能不全、心衰的病人,因患者服用多种刺激性药物,深静脉置管将有较大的风险,为了保护患者的双上肢血管能在病情稳定下做血透内瘘,需要给患者留置PICC导管,张杰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十分钟内赶到医院,最后患者顺利留置了PICC导管,因为及时采用了PICC导管进行补液等治疗,不仅患者双上肢血管得到了保护,顺利地完成血透内瘘手术,更是让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
这样的一天,不是特殊,而是经常,对于张杰来说,手机铃声就是命令,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使命。
创新进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他首次参加上海市护理学会重症专委会技能比赛就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当他接到比赛通知时,他的内心是忐忑的,虽然作为有9年重症医学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经历过各类抢救及突发状况,但当时正值他为更好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自费学习重症护理超声技术及医院接受市质控检查之时,他不仅要做好日常的临床工作,更要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迎接市质控检查,与此同时,对于重症超声的学习也是不能落下,他常常利用下班时间自己学习钻研,近乎完美的完成理论及操作考试,最终拿到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的合格证书。尽管工作及学习都是任务繁重,他仍然以过硬的临床技术及经验在众多优秀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的好名次。
作为带教老师,张杰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自己勤学苦练,更是要积极配合护士长加强护理人员抓好理论学习和三基及急救技能培训,使工作程序化、技术标准化。为此,他常常在下班后还陪同科室新职工抓理论练操作,他说看见新职工的成长才是自身价值的真正体现,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这,就是张杰。一个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护理人生之路的普通护士。他的敬业、他的无私、他的奉献精神正是南丁格尔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