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维斯医学中心,因为没有行医执照, 美国人也不允许让中国医生直接动手和接触病人,只能作为observer观摩。 每周的安排基本上是这样的:周一上午因为经常有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A),所以有时从一早就开始观摩,直到下午,如果有时间再去导管室观摩介入和心脏电生理及设备植入,如果只有一台手术,中午有一个心内科的讲课,主要是从外面请来的教授讲解新进展;周二上午7:30,固定时间是晨会,主要内容有心电图读图分析、fellow们轮流讲课(内容包括病例分析或者结合病例讲解新技术、新进展等;接下去跟着可以查房、手术观摩;周三以观摩查房和手术观摩为主,偶尔跟随教授上门诊观摩;周四上午同样查房房,中午可以参加大内科的业务讲座,下午继续手术观摩;周五7:30,有科内专家给fellow们讲课,然后查房,中午有心内科专家们组织的专项讲座,下午依然是手术观摩。 整个手术观摩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A),含经典的瓣膜和自膨胀式瓣膜、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V Clip)、左心耳套扎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封堵术、心衰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CARDIOMEM)、冠脉的各种介入、心脏电生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消融、房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除颤仪(ICD)、埋藏式心电监护仪等等。通过这些手术的观摩,不仅使我了解了美式手术流程、中心的技术水平、先进设备,同时也是我了解了美式运作模式和各种设备的使用,了解到一些手术细节,理解了美国人的一些理念等等,对今后开展类似的工作以及交流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天的查房安排是这样的:7点多钟,住院医生先进行查房,了解病人前一天的情况和相关检查结果,书写病程记录; 一般在8点半左右,主治医生开始查房。这里所说的主治医生(attending doctor)是英文的直译, 这个医生可以是主治医生以上的所有级别医生;这个组同时会有一个fellow协助管理下面的住院医生,住院医生也可以向fellow汇报,并决策,若决定不了再由fellow 向主治医生汇报决定。与我们不同的是,一开始并不在病人病床前查,而是在会议室里,围坐一起,由一位住院医生在电脑旁操作,投影仪将病人资料随着床位医生的汇报和主治医生的要求一一投影到墙上,大家可以提问和讨论,主治医生最后提出意见,结论和要求,大部分医嘱也可以同时完成。以此类推。有时病人多时可以一个组管17-18个病人,住院医生大概在3-4个,新病人也比较多时, 这样查房时间是比较长的,有主治医生可以查到11点左右,才开始床边查房。 戴维斯医学中心的病人收治,主要是预约制的,但急诊收治就类似于我们医院的竞争性入院。我所观摩的是CCU Golden组,病人可以在医院的几乎所有ICU里。而戴维斯有非常多的重症监护室,包括CTICU(心胸外科)、PICU、RICU、NICU、MICU等等,几乎各个专科都有重症监护室,而病人的收治是随机的,所以是医生楼上楼下地跑,十几个病人可以分散在五六个病房中。护士是不需要频繁移动的,收什么样的病人,她(他)就得管什么样的病人。待病情稳定后,才会安排转回心内科的普通病房。 相对来说,床边查房就简单得多,简单听诊,与病人家属交流一下,交代一下今天的检查和操作,问个好,就很快闪人。如果零时需要查看病人资料,病房里随处有电脑,包括移动式电脑,可以随时调阅和修改、下达医嘱,非常的方便。 主治医生查完房就离开做其他事情,住院医生就开始新一轮的病史记录,开单预约、手术操作的谈话签字;病人如果经济上有困难或不了解相关政策,还需要联系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出院病人书写记录,帮助联系病人的家庭医生和专科随访医生;新病人一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下午和晚上还有各一次的查房,需要随时的记录。 所有医生的院内联系还是使用bb机,管理人员和护士还有一种院内专用呼叫通话系统。由于病人分散在不同病区,所以病房和医生的联络就靠bb机了。所以,医生会非常得忙碌,查房期间不时有bb机响起,随之离开电话联系。 从个人的观察来看,戴维斯的医生们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沟通、联络、办公、收治病人的方式,当然也有一定的需要寻找病人弊端,也加大了医生的劳动强度。不过医生和护士们的认真劲,还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龚辉 2015.03.28